传统发酵酵母菌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及主要发酵菌株的分离筛选

传统发酵酵母菌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及主要发酵菌株的分离筛选

传统发酵酸面团作为传统发酵食品之一,是在多种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发酵而形成的。在酸面团的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及酵母菌等发酵菌株通过自身代谢,赋予了酸面团独特的风味,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试验首先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发酵时期酸面团中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较直观地获得酸面团中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动态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对传统发酵酸面团中的乳酸菌和酵母菌进行分离筛选或鉴定,并应用一代测序进行种属的鉴定及特性筛选。本研究结果为提高酸面团品质及工业化生产发酵制品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酸面团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演替规律对不同发酵时期的酸面团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就细菌而言,蓝藻细菌(Cyanobacteria)在发酵初期(12h)被大量检出,作为主要的优势菌。而随着发酵的进行,乳球菌属(Lactococc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及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等乳酸菌逐渐成为优势细菌,并保持相对的稳定。在真菌方面,包括汉逊酵母属(Hanseniaspora)及毕赤酵母属(Pichia)在内的酵母菌属是酸面团中的绝对优势菌群。与此同时,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的结果表明,酸面团的群落结构改变是整体代谢功能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2.酸面团样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进一步采用传统纯培养方法共分离出42株乳酸菌疑似菌株,经革兰氏染色反应和过氧化氢酶试验,39株乳酸菌革兰氏染色试验被鉴定为阳性,过氧化氢酶反应被鉴定为阴性,所有菌株均被初步鉴定为乳酸菌。通过16S r DNA序列鉴定法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39株乳酸菌分别归入2个属、5个种,其中包括屎肠球菌16株,占分离乳酸菌菌株总数的41.03%;粪鸟肠球菌1株,占分离乳酸菌菌株总数的3.00%;粪肠球菌1株,占分离乳酸菌菌株总数的3.00%;植物乳杆菌18株,占总分离乳酸菌菌株总数的46.15%;干酪乳杆菌3株,占总分离乳酸菌菌株总数的7.69%。3.酸面团样品中酵母菌的分离鉴定采用传统纯培养方法对8份发酵酸面团样品中的酵母菌进行分离,根据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初步分离出10株酵母菌疑似菌株。进一步采用26S r DNA D1/D2区序列分析法对10株酵母菌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酸面团中分离出来的10株酵母菌总共来自芽殖酵母属、毕赤氏酵母属、异常威克汉姆酵母属和有孢圆酵母属等4个属的4个种,其中芽殖酵母5株,发酵毕赤氏酵母2株,异常威克汉姆酵母2株以及戴尔凯氏有孢圆酵母1株。4.潜在益生特性功能菌的初步筛选最后,对分离得到的乳酸菌和酵母菌菌株分别进行功能及益生特性筛选,其中干酪乳杆菌HR3-1在p H值为3和10%盐浓度的环境条件下的耐受性均超过80%;芽殖酵母菌HR-1可在20%盐浓度环境下存活,同时还兼具耐胆盐特性和一定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性。综上所述,传统发酵酸面团中的乳酸菌和酵母菌的群落组成较为丰富,可以进一步的挖掘其中优良的菌种并剖析其在发酵过程中的代谢机理,使其能够更好的应用到酸面团的发酵过程中,从而改善酸面团的品质,加快其工业化生产。

基本信息

题目传统发酵酸面团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及其主要发酵菌株分离筛选
文献类型硕士论文
作者毛晋春
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导师武俊瑞,黄秀敬
文献来源沈阳农业大学
发表年份2020
学科分类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分类生物学,轻工业手工业,轻工业手工业
分类号TS201.3;TS213.2
关键词酸面团,微生物多样性,高通量测序,乳酸菌,酵母菌
总页数:68
文件大小:1861k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传统发酵酸面团的概述
    1.1.1 传统发酵酸面团
    1.1.2 酸面团的分类
    1.1.3 传统发酵酸面团的优势
  1.2 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1.2.1 传统分离培养方法
    1.2.2 分子生物学方法
    1.2.3 高通量测序技术
  1.3 酸面团中的主要微生物及其研究进展
    1.3.1 酵母菌
    1.3.2 乳酸菌
    1.3.3 酸面团中乳酸菌和酵母菌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样品
    2.1.2 主要试验试剂
    2.1.3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高通量测序
    2.2.2 乳酸菌的分离及保藏
    2.2.3 酸面团中酵母菌的分离及保藏
    2.2.4 菌种鉴定
    2.2.5 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功能及益生特性筛选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发酵时期酸面团微生物多样性
    3.1.1 PCR产物检测
    3.1.2 优化序列统计
    3.1.3 物种多样性分析
    3.1.4 群落结构分析
    3.1.5 细菌群落功能预测
  3.2 酸面团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3.2.1 酸面团中乳酸菌的分离
    3.2.2 乳酸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3.2.3 PCR产物扩增
    3.2.4 乳酸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
    3.2.5 酸面团中乳酸菌的种群结构
  3.3 酸面团中酵母菌的分离鉴定
    3.3.1 酸面团中酵母菌的分离
    3.3.2 酵母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3.3.3 PCR扩增
    3.3.4 酵母菌2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
  3.4 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功能及益生特性筛选
    3.4.1 乳酸菌耐酸性试验及菌株筛选
    3.4.2 酵母菌耐酸性试验及菌株筛选
    3.4.3 乳酸菌耐盐性试验及菌株筛选
    3.4.4 酵母菌耐盐性试验及菌株筛选
    3.4.5 乳酸菌耐胆盐试验及菌株筛选
    3.4.6 酵母菌耐胆盐试验及菌株筛选
    3.4.7 微生物抑菌性试验及菌株筛选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参考文献

[1] 我国传统发酵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轻工科技 2018(05)
[2] 传统发酵臭鳜鱼的研究概述[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19)
[3] 传统发酵技术在东北豆酱加工中的利用与发展[J]. 中国农史 2017(02)
[4] 传统发酵豆制品研究进展[J]. 食品科技 2021(01)
[5] 传统发酵类食品在现代茶企中的发展研究与产业现状[J]. 福建茶叶 2018(11)
[6] 传统发酵蔬菜中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J]. 河池学院学报 2017(02)
[7] 结合云南牟定腐乳探究传统发酵豆制品腐乳的研究现状[J]. 食品工业 2019(11)
[8] 我国传统发酵蔬菜中乳酸菌多样性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18(15)
[9] 传统发酵蔬菜中乳杆菌的产酸性能的研究[J]. 中国酿造 2012(09)
[10] 传统发酵樱菜中降解亚硝酸盐肠膜明串珠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分析[J]. 中国酿造 2020(06)
[1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考点精析[J]. 中学生理科应试 2016(Z1)
[12] 东北传统发酵豆酱中游离氨基酸分析及综合评价[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5(02)
[13] “传统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备考建议[J]. 新高考(高三理化生) 2012(03)
[14] 传统发酵豆酱的风味物质研究进展[J]. 大豆科技 2011(06)
[15] 大豆制品传统发酵技术的改进与革新[J]. 河南科技 2013(02)
[16] 中国传统发酵豆制品γ-氨基丁酸研究[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2(11)
[17] 传统发酵蓝莓饮料中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筛选[J]. 中国酿造 2019(12)
[18] “传统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考点知识构建与备考建议[J]. 新高考(高三理化生) 2011(03)
[19] HACCP在传统发酵鱼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8(03)
[20] 东北传统发酵豆酱品质分析[J]. 食品科学 2017(02)
[21] 不同样品中大肠菌群快速纸片法与传统发酵法检测结果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0(07)
[22] 传统发酵豆制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改进措施[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7(08)
[23] 传统发酵锦州小菜中主要微生物多样性分析[J]. 食品科学 2017(02)
[24] 辽宁传统发酵豆酱中乳酸菌及酵母菌分离鉴定[J]. 食品科学 2015(09)
[25]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J]. 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 2016(06)
[26] 传统发酵豆制品中丙烯酰胺检测的HPLC-MS方法构建[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09)
[27] 选修一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J]. 高中生学习(高三版) 2012(06)
[28] 思维方式与传统发酵调味品生产工艺[J]. 中国调味品 2011(02)
[29] 新疆传统发酵酸驼乳优势菌种短乳杆菌高密度培养技术[J]. 食品科学 2016(23)
[30] 传统发酵调味品酿造机理解析与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J].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2017(03)

相似文献

[1]工夫红茶通气氧发酵技术及其化学成分变化研究[D]. 冯林.西南大学2012
[2]传统发酵火腿HACCP体系建立及低盐工艺研究[D]. 陈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3]传统发酵牦牛酸乳中改善肠道功能乳酸菌的筛选与评价[D]. 陈孝勇.西南大学2017
[4]传统发酵豆制品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D]. 陈浩.江南大学2011
[5]豆酱自然发酵过程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研究[D]. 张颖.沈阳农业大学2017
[6]基于宏基因组技术对俄罗斯地区自然发酵酸牛乳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D]. 刘红新.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
[7]诺邓火腿化学成分测定及表面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 党喜军.云南大学2018
[8]传统固态发酵食醋大曲中的微生物多样性[D]. 李潇.山西大学2019
[9]自然发酵豆酱微生物多样性及品质分析[D]. 姜静.沈阳农业大学2018
[10]锦州小菜主要理化指标及微生物多样性分析[D]. 孙慧君.沈阳农业大学2017
传统发酵酵母菌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及主要发酵菌株的分离筛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