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对郭沫若诗歌的看法?
- 答:郭沫若诗歌相对来说具有文学史性,但不具备文学性。他只是开创了中国白话诗歌的先河,但是并未在这个领域做的太出色。
问:谈谈郭沫若诗歌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
- 答:他早期的诗歌带有浓厚的文学革命后白话文的特色,而且由于年轻,诗歌中充满了激情,这种激情是来自一个青年人的内心,虽然在现在看来,在艺术上并不成熟,但是呐喊出了当时在山河破碎的国难中的年轻人的心声。所以,会受到大众的欢迎。比如《涅磐》,《女神》等。 鲁迅逝世后,为了联合文艺界,中国共产党扶植郭沫若为文坛“领袖”。从此以后,他的诗歌带上了浓厚的意识形态的色彩。尤其是在1949年之后的岁月里,他的诗歌无不与当时的政治运动联系在一起,基本失去了个人的色彩,只是一个政治传声筒而已,这时的诗歌是没什么价值的。也正是由于这些充满谄媚语言的诗歌,使郭沫若其人的身后有无上的政治荣誉,却被众多的知识分子弃置如敝履。
问:郭沫若一生的摘要
- 答:郭沫若是二十世纪的文化巨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人。五四运动以后,像郭沫若这样在许多的方面都取得成就的人是不多的,可以用奇才这个词来形容。郭沫若在学术的若干领域,特别是在中国诗歌史上,在中国古史研究、古文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辉煌的、巨大的。这些年,特别是近几年来对郭沫若的批评,有的符合事实,有的是歪曲事实的。出现批评和新的看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从总体上说,它会推动学术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一个正常的学术环境应当是有批评有反批评的,但是,在对郭沫若的反思中,有些文章、有些学者采取了轻薄的态度,这是不正确的,应该注意以科学的态度来对他进行研究。
- 答:郭沫若, 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
问:郭沫若作品
- 答:郭沫若代表作是2008年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郭沫若。该书的代表作有《棠棣之花》《孔雀胆》《凤凰涅槃》《星空》《反正前后》《新月与白云》等。
问:郭沫若的简介、他的代表诗歌和诗歌点评
- 答:郭沫若(1892~1978),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原名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漂流三部曲》等小说和《小品六章》等散文,作品中充满主观抒情的个性色彩。还出版有诗集《星空》、《瓶》、《前茅》、《恢复》,并写有历史剧、历史小说、文学论文等作品。1928年起,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著作,成绩卓著,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 《棠棣之花》、《屈原》等6部充分显示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这是他创作的又一重大成就。著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诗集《新华颂》、《百花齐放》、《骆驼集》,文艺论著《读(随园诗话)札记》,《李白与杜甫》等。著作结集为《沫若文集》17卷本(1957~1963),新编《郭沫若全集》分文学(20卷)、历史、考古三编, 1982年起陆续出版发行。许多作品已被译成日、俄、英、德、意、法等多种文字。
- 答:天上的街市
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他在文学方面的著作很多,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等。
点评:作者借助联想与想象,描绘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图景.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憎恨和对联想生活的向往